视力表都一样吗

2024-06-03 09:36:08 (29分钟前 更新) 411 6848

最新回答

视力表是测验视力的标准图表,种类很多。我国现在最常用的为国际标准视力表。国际通用的为Snellen氏和Landolt氏表。前者为中华眼科学会所推荐,现在我国通用。
1、Snellen氏视力表的检测
Snellen氏表是由一组一组逐渐缩小的“E”字组成,每个“E”字的两端在眼的结点处形成5分视角,也就是每个“E”字每划的宽度为1分视角,每划间隙亦为1分视角。因距离远近不同,所以字划的宽窄就不同,字的大小也就不同。首行字为在50米处的5分视角字的大小,第二行以下分别为25米、18米、12.5米、,10米、8.3米、7.1米、6米、5.5米和5米。
记录视力测验的结果有用分数和用小数二种。分数法的分子为测验视力的被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,分母为制表时每行字成分视角时的距离。如被检者在5米处能看见表上第一行大“E”字,即记作5/50;如能看清5米1行的“E”字时,即写作5/5。以小数记录时,5/50即为0.1;5/5即为1.O等。
 视力表与被检者的距离,通常为5米。如果为节省检查室的空间,可在距视力表2.5米处放置一平面镜,根据以前所论到的平面镜原理,被检者距视力表仍为5米。
 2、Landolt氏视力表
 Landolt氏视力表是使被检者指出视力表上环形“C”字开口的方向。视力表构成的原理与Snellen氏视力表相同,故不再赘述。
 以上为远(距离)视力表构成和测验记录法。同样原理构成近(距离)视力表,临床上用以测验近距离(阅读等)视力。正视眼应在33厘米(阅读距离)处看清表上最小一行字。常用的有耶格氏(Jaeger氏)和徐广第氏近视力表。
 3、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
 国际通用的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,虽已使用一百年左右,但仍存在若干缺陷。如视标增率不均,首行为O.1比次行0.2大一倍;而O.9行比1.0行仅大1/9倍。因此视力由O.1增高到0.2难;由0.9提高到1.O,虽然同样增0.1,但却容易得多。由此显示出在比较或统计有关视力增减时,不能以视力差值来表示的缺点。在低下视力(如手动、光感等)记录方法上也存在只能用文字记录,不能用数字表示。
 以上缺陷的出现。已有一些学者提出,是因忽视了“刺激强度”即视标的视角,应按几何级数增减。形觉的视力敏度即视力,因已规定为视角的倒数,势必亦成几何级数。除非采用对数原理将视力的表达方法加以改革,始能符合视角为几何级数,视力成算术级数,才符合感觉生理要求。
 4、对数视力表
 1958年缪天荣氏发表了符合感觉生理要求的“对数视力表”,视标仍用“E”字形,距离5米。远、近视力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彼此通用。视力记录方法为5分法,即将中心视力分为五个等级:无光感为0,光感为1,手动为2,数指为3,视力表上尚有4、5二级。故称为“对数视力表(缪天荣氏表)及5分记录法”
视力表是测验视力的标准图表,种类很多。我国现在最常用的为国际标准视力表。国际通用的为Snellen氏和Landolt氏表。前者为中华眼科学会所推荐,现在我国通用。
1、Snellen氏视力表的检测
Snellen氏表是由一组一组逐渐缩小的“E”字组成,每个“E”字的两端在眼的结点处形成5分视角,也就是每个“E”字每划的宽度为1分视角,每划间隙亦为1分视角。因距离远近不同,所以字划的宽窄就不同,字的大小也就不同。首行字为在50米处的5分视角字的大小,第二行以下分别为25米、18米、12.5米、,10米、8.3米、7.1米、6米、5.5米和5米。
记录视力测验的结果有用分数和用小数二种。分数法的分子为测验视力的被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,分母为制表时每行字成分视角时的距离。如被检者在5米处能看见表上第一行大“E”字,即记作5/50;如能看清5米1行的“E”字时,即写作5/5。以小数记录时,5/50即为0.1;5/5即为1.O等。
 视力表与被检者的距离,通常为5米。如果为节省检查室的空间,可在距视力表2.5米处放置一平面镜,根据以前所论到的平面镜原理,被检者距视力表仍为5米。
 2、Landolt氏视力表
 Landolt氏视力表是使被检者指出视力表上环形“C”字开口的方向。视力表构成的原理与Snellen氏视力表相同,故不再赘述。
 以上为远(距离)视力表构成和测验记录法。同样原理构成近(距离)视力表,临床上用以测验近距离(阅读等)视力。正视眼应在33厘米(阅读距离)处看清表上最小一行字。常用的有耶格氏(Jaeger氏)和徐广第氏近视力表。
 3、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
 国际通用的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,虽已使用一百年左右,但仍存在若干缺陷。如视标增率不均,首行为O.1比次行0.2大一倍;而O.9行比1.0行仅大1/9倍。因此视力由O.1增高到0.2难;由0.9提高到1.O,虽然同样增0.1,但却容易得多。由此显示出在比较或统计有关视力增减时,不能以视力差值来表示的缺点。在低下视力(如手动、光感等)记录方法上也存在只能用文字记录,不能用数字表示。
 以上缺陷的出现。已有一些学者提出,是因忽视了“刺激强度”即视标的视角,应按几何级数增减。形觉的视力敏度即视力,因已规定为视角的倒数,势必亦成几何级数。除非采用对数原理将视力的表达方法加以改革,始能符合视角为几何级数,视力成算术级数,才符合感觉生理要求。
 4、对数视力表
 1958年缪天荣氏发表了符合感觉生理要求的“对数视力表”,视标仍用“E”字形,距离5米。远、近视力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彼此通用。视力记录方法为5分法,即将中心视力分为五个等级:无光感为0,光感为1,手动为2,数指为3,视力表上尚有4、5二级。故称为“对数视力表(缪天荣氏表)及5分记录法”
猫爷爱大王 2024-06-03
视力表多种多样,常见的国际视力表和标准对视视力表是E字形的,飞行员检测的C型视力表是八个方向开口的,儿童视力表是图形的……另外还有近视力表。  我国的视力表是5米检测视力,国外及台湾有6米检测的视力表,验光设备的投影视力表有3米的。  我国国家标准视力表是  对数视力表,标准规定是四套视标排列方案。更换视力表或更换四套视力表排列位置,可以防止被检测者记熟或背视力表对检测数据的影响。
视力表多种多样,常见的国际视力表和标准对视视力表是E字形的,飞行员检测的C型视力表是八个方向开口的,儿童视力表是图形的……另外还有近视力表。  我国的视力表是5米检测视力,国外及台湾有6米检测的视力表,验光设备的投影视力表有3米的。  我国国家标准视力表是  对数视力表,标准规定是四套视标排列方案。更换视力表或更换四套视力表排列位置,可以防止被检测者记熟或背视力表对检测数据的影响。
伊斯忐忑 2024-05-28
视力表是测验视力的标准图表,种类很多。我国现在最常用的为国际标准视力表。国际通用的为Snellen氏和Landolt氏表。前者为中华眼科学会所推荐,现在我国通用。
1、Snellen氏视力表的检测
 Snellen氏表是由一组一组逐渐缩小的“E”字组成,每个“E”字的两端在眼的结点处形成5分视角,也就是每个“E”字每划的宽度为1分视角,每划间隙亦为1分视角。因距离远近不同,所以字划的宽窄就不同,字的大小也就不同。首行字为在50米处的5分视角字的大小,第二行以下分别为25米、18米、12.5米、,10米、8.3米、7.1米、6米、5.5米和5米。
 记录视力测验的结果有用分数和用小数二种。分数法的分子为测验视力的被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,分母为制表时每行字成5分视角时的距离。如被检者在5米处能看见表上第一行大“E”字,即记作5/50;如能看清5米1行的“E”字时,即写作5/5。以小数记录时,5/50即为0.1;5/5即为1.O等。
 视力表与被检者的距离,通常为5米。如果为节省检查室的空间,可在距视力表2.5米处放置一平面镜,根据以前所论到的平面镜原理,被检者距视力表仍为5米。
 2、Landolt氏视力表
   Landolt氏视力表是使被检者指出视力表上环形“C”字开口的方向。视力表构成的原理与Snellen氏视力表相同,故不再赘述。
 以上为远(距离)视力表构成和测验记录法。同样原理构成近(距离)视力表,临床上用以测验近距离(阅读等)视力。正视眼应在33厘米(阅读距离)处看清表上最小一行字。常用的有耶格氏(Jaeger氏)和徐广第氏近视力表。
 3、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
 国际通用的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,虽已使用一百年左右,但仍存在若干缺陷。如视标增率不均,首行为O.1比次行0.2大一倍;而O.9行比1.0行仅大1/9倍。因此视力由O.1增高到0.2难;由0.9提高到1.O,虽然同样增0.1,但却容易得多。由此显示出在比较或统计有关视力增减时,不能以视力差值来表示的缺点。在低下视力(如手动、光感等)记录方法上也存在只能用文字记录,不能用数字表示。
 以上缺陷的出现。已有一些学者提出,是因忽视了“刺激强度”即视标的视角,应按几何级数增减。形觉的视力敏度即视力,因已规定为视角的倒数,势必亦成几何级数。除非采用对数原理将视力的表达方法加以改革,始能符合视角为几何级数,视力成算术级数,才符合感觉生理要求。
 4、对数视力表
 1958年缪天荣氏发表了符合感觉生理要求的“对数视力表”,视标仍用“E”字形,距离5米。远、近视力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彼此通用。视力记录方法为5分法,即将中心视力分为五个等级:无光感为0,光感为1,手动为2,数指为3,视力表上尚有4、5二级。故称为“对数视力表(缪天荣氏表)及5分记录法”
视力表是测验视力的标准图表,种类很多。我国现在最常用的为国际标准视力表。国际通用的为Snellen氏和Landolt氏表。前者为中华眼科学会所推荐,现在我国通用。
1、Snellen氏视力表的检测
 Snellen氏表是由一组一组逐渐缩小的“E”字组成,每个“E”字的两端在眼的结点处形成5分视角,也就是每个“E”字每划的宽度为1分视角,每划间隙亦为1分视角。因距离远近不同,所以字划的宽窄就不同,字的大小也就不同。首行字为在50米处的5分视角字的大小,第二行以下分别为25米、18米、12.5米、,10米、8.3米、7.1米、6米、5.5米和5米。
 记录视力测验的结果有用分数和用小数二种。分数法的分子为测验视力的被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,分母为制表时每行字成5分视角时的距离。如被检者在5米处能看见表上第一行大“E”字,即记作5/50;如能看清5米1行的“E”字时,即写作5/5。以小数记录时,5/50即为0.1;5/5即为1.O等。
 视力表与被检者的距离,通常为5米。如果为节省检查室的空间,可在距视力表2.5米处放置一平面镜,根据以前所论到的平面镜原理,被检者距视力表仍为5米。
 2、Landolt氏视力表
   Landolt氏视力表是使被检者指出视力表上环形“C”字开口的方向。视力表构成的原理与Snellen氏视力表相同,故不再赘述。
 以上为远(距离)视力表构成和测验记录法。同样原理构成近(距离)视力表,临床上用以测验近距离(阅读等)视力。正视眼应在33厘米(阅读距离)处看清表上最小一行字。常用的有耶格氏(Jaeger氏)和徐广第氏近视力表。
 3、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
 国际通用的Snellen氏和Landolt氏视力表,虽已使用一百年左右,但仍存在若干缺陷。如视标增率不均,首行为O.1比次行0.2大一倍;而O.9行比1.0行仅大1/9倍。因此视力由O.1增高到0.2难;由0.9提高到1.O,虽然同样增0.1,但却容易得多。由此显示出在比较或统计有关视力增减时,不能以视力差值来表示的缺点。在低下视力(如手动、光感等)记录方法上也存在只能用文字记录,不能用数字表示。
 以上缺陷的出现。已有一些学者提出,是因忽视了“刺激强度”即视标的视角,应按几何级数增减。形觉的视力敏度即视力,因已规定为视角的倒数,势必亦成几何级数。除非采用对数原理将视力的表达方法加以改革,始能符合视角为几何级数,视力成算术级数,才符合感觉生理要求。
 4、对数视力表
 1958年缪天荣氏发表了符合感觉生理要求的“对数视力表”,视标仍用“E”字形,距离5米。远、近视力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彼此通用。视力记录方法为5分法,即将中心视力分为五个等级:无光感为0,光感为1,手动为2,数指为3,视力表上尚有4、5二级。故称为“对数视力表(缪天荣氏表)及5分记录法”
飘渺于浮尘中 2024-05-14

扩展回答

热门问答

装修专题

页面运行时间: 0.34255909919739 秒